產能大了,員工卻少了
從單一的塑膠太陽鏡,到近視、近散、老花、老散、平頂雙光、圓頂雙光、無形雙光和漸進多焦點等上萬種變色鏡片,沈如清說,現在,凡是世界上叫得出名的任何近視鏡片,英舒公司都能生產。
“這種鏡片多少錢一副?利潤多少?”
面對記者的提問,沈如清笑著回答,每副出廠價平均100多元,國外一轉手,每副賣到100多美元。至于利潤,他說,這是商業(yè)機密,不能告訴,但十分可觀。
在偌大的英舒公司,記者發(fā)現一個奇怪的現象:生產比較繁忙,但員工卻寥寥無幾。
沈如清介紹,過去,他的企業(yè)全部是人工生產,規(guī)模小、產值少,員工卻多達五六百人?,F在,生產一副變色鏡片,要經過配料、攪拌、合模、澆鑄、溫烤、勾邊、鍍膜、防輻射等80多道工序,而且企業(yè)規(guī)模和產能比過去翻了十幾番,員工卻大幅度減少,連管理人員在內,全廠只有50多人。
這是怎么做到的?沈如清的回答只有簡短的9個字:因為生產過程全自動。